张宇春: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在坐的六位演讲嘉宾。他们是:山西太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志方(音)先生;台湾中钢公司董事长邹若齐先生;中国冶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丹女士;西门子澳钢联金属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Werner Auer先生;西马克可公司董事Dieter Rosenthal先生;达涅利集团懂事兼首席运营官Franco Alzetta先生。
张宇春:我想下面首先由我给六位嘉宾提一个同样的问题,然后请他们分别做个性化的回答。
我们今天的会议虽然在中国举办,但是我们大家坐在一起,我们共同研讨的是国际钢铁行业的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我们是置身世界大环境,全球经济的低迷,不确定因素的增多,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使我们的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变得更加复杂,作为钢铁行业的同仁,我们又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就是以铁矿石为代表的原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和下游用户的需求不足和放缓,使我们承受的来自上下游的双重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想两类企业的分化必将加速,就是求生存型和谋发展型。对求生存型的企业来讲,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就最后的一根救命的稻草。对谋发展型的企业来讲,就需要更多的自主创新,更多的核心技术的创新来引领未来的发展。在座的我们六位嘉宾,不管来自钢铁的生产企业,还是来自设备、技术、供应和服务商,你们能否给大家描绘一下你们企业在引领未来发展的进程中,最主要,或者说最核心的科技创新的领域是什么,最具有标志性的转型升级的产品和技术是什么,谢谢。
张志方:我先来说一下,去年整个的全国的钢产量大概是在7亿吨左右,我们太钢的钢产量就是一千万,所以我们太钢在产量方面,在钢铁行业肯定是一个小弟弟,所以我们肯定下一步在创新提升转型方面的重点肯定是在不锈钢的领域,因为我们去年的话整个一千万吨钢的产量大概是三百多万吨是不锈钢,就是说我们整个的产量的比大概是3:7的关系,但是我们整个销售收入的比例大概是一个倒过来的关系,所以我们肯定要在不锈钢的领域做一些事。特别是普通的304钢受到镍价波动的影响,对生产组织起来难度是比较大。所以我们下一步要重点在一些资源节约型的方面还有双向钢方面做一些工作。但是我们今年乃至于今后几年也准备在市场竞争比起其他钢种来讲还要弱一些的也要做一些。
除了不锈钢这块,太钢实际上除了碳钢,除了硅钢没有冷轧板,所以我们有这么大批量的热轧板,还是想在高强钢方面,在工程机械用钢,高强钢这方面做一些工作。最近我们西气东输三线我们也中了不少标,下一步中石油在0.8系数的试验单位方面我们也在参与,所以我们下一步在高强度方面也做一些工作,总的来讲还是做好自己的特色,做好自己的质量,做好自己的品牌,谢谢主持人。
邹若齐:这两个是大题目,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我想先从第二个题目来跟各位谈一下我们的看法,所谓的转型升级,它不是一个时间点的一个时间,它是一个算是连续性的一个变化,我们面临的整个经济环境跟产业的环境,不是一个事件所造成的,它是所有事件的整合所累计起来的,我们又是一惯作业,所以转型升级必须我刚才已经跟各位报道过了,不是我们自己转型升级,必须跟着你的客户一起转型升级,到底客户要带我们走到哪里,我们能力强的像宝钢跟客户走在一起,能力弱的不要落后客户太多,所以我想转型升级第一个最重要的点就是跟客户一起走,但是我们内部所面临到的成本的竞争的态势,你必须把你成本结构做大幅度的减势,做调整,我想只有矿的原料比例提升,我们的钢铁业做得挺好的。
刚才提到高品位的矿开始往下降了,所以怎么样维持高产位的情形,能够把品位差一点的矿使用量来增加,而不增加成本,所有的产品怎么样把它的工序、工艺把它单纯化,我们客户要求太多,你要用千百种的工艺制成要求它,怎么样简单化。我们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台湾面临到特别强烈的就是环境保护的要求,台湾中央有一定的标准,地方可以把标准加严一倍,以我们叫做戴奥辛(音),这边叫做二奥因(音),中央的标准已经采取最严的标准,高雄市把它减半。我们曾经换乱了一阵子后来还是没有人帮助解决,自己发展出双效触媒,所以关于环保的方面我们对于未来的公司转型升级,以及科技创新变成以中钢企业来讲是一个生存之争,假如达不到环保的要求,我们可能会被关厂,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在环保的部分必须大力的投入。
当然,我们听到浦项钢厂GFE以及鞍钢鲅鱼圈对于减碳的工艺,不论是高炉还是其他的方式,都投入相当。在台湾政府定下2025年,要回到2005年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高雄市再加严30%,在这个情形已经等不到WBSA的计划出来,所以我们自己开始我们的碳铁还原,直接炼钢的做法,目前已经开始。所以在转型升级我简单的说明必须跟客户一起走。
第二,必须对你的成本做严格的控制,从原料面,从简化方面以及对我们特殊的行业这边,在我们台湾地区,我们必须大力度的提升减碳节能。
黄丹:我也说一下,按照主持人的提问,中冶集团下一步的核心、创新的核心所在,我非常同意刚才台湾中钢的邹总的意见,创新要跟市场走,也要跟客户走,所以我们中冶集团作为钢铁服务商,我们将来创新的基本目标应该是随着配合钢铁行业的转型和转型升级,也就是说钢铁行业我们的业主需要什么我们就发展什么。首先上游原料匮乏,我们考虑资源开发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在研讨难选,难磨、深度的开采技术。对于下游我们的钢铁升级换代怎么样确保我们的升级换代成功,有好的收入产出比,这也是我们研究的方向。中间我们要考虑绿色生产、循环经济、节能降耗这些技术,这也是我们科研的重点。对于中铁集团这样的钢铁服务商这样的建设企业来说,我们发展的最终的理想就是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这样一个企业,把中国的钢铁生产技术,钢铁生产设备以及我们的钢产品带向全世界,这就是我们的理想,谢谢。
Werner Auer:西门子的工艺能够改进,质量以及生产效率,我们的目标还是非常清晰的,希望能够在原材料上更加的灵活,转炉上也能够更有效率,而且降低碳排,减少能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些也是我们的任务,谢谢。
Dieter Rosenthal:关于原材料的成本,实际上是非常关键的,大家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原材料的成本是大家关注的共同的因素,我们工厂实际上看到两点,第一该是怎么能够支持我们的钢铁行业,尤其是这种新的,更低的钢铁品位的炼钢,我们需要新的设备的技术,高强度钢、我们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发,因为这个对于钢铁行业来说有更好的效益,带来更好的收入。如果用这样的钢放在设备上,或者说用这样技术带来更高的效率。还有一小点就是转换成本,转换成本就是在能耗方面我们一定要找到一种具有创新的方式,看怎样能够降低能源的成本,能源成本实际上在整个转换效率占比30%-50%,另外怎么能把能量回收也是重要的领域,我们很多的工艺都不会进行能量的回收,所以这个实际上对转换率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我们还有一些维护的解决方案,包括炼钢厂建造,只有他们在建厂的时候需要考虑怎么对自己的产品性进行更好的维护,所以我想这三点是我们的一个角度,看怎么能够支持钢铁行业的生产,钢铁行业的发展,谢谢。
Franco Alzetta:在达涅利呢,我们实际上也是这样做的,刚才几位同仁都谈到了,我在这里只能说我们也是这样的,如果还要加几点,我们的战略也是三点,第一就是创新,我们在过去有很多的开发活动,我们在未来研发还会进一步的投入,这也是我们对创新的一个态度,对研发在过去的25年中我们持续的进行投入,基本上每年花上百万的资金进行研发,这是我们创新的承诺,我们会继续创新,继续的在研发上投入跟多的资源,尤其是我刚才提到那些领域的研发,我们还会进一步投入,能源、节能,还有高质量的中产品,这样为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
另外两点和其他几位说的也比较类似,也是大家总是挂在嘴上,第一就是质量,如果没有质量和服务的话我们就没有未来。谈到质量说起来容易但是服务相比而言,你这个能够保证服务的长期的一致性其实很难,如果我们能够在服务上做到长久一致的服务的话,我想我们肯定会非常成功。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