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禁止农用瓜车进城到成立“西瓜办”
谭浩俊
近日,一个经过认证的官微@西瓜办引来网友围观,根据认证资料,这是郑州西瓜办的官方微博。据了解,郑州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西瓜办,此前该市还成立过馒头办。
馒头办、西瓜办,这种听起来非常可笑的名称,竟然都是一级政府经过十分认真的研究设立的机构。而且,全部惯上了为群众服务的名头。
这个全称叫做“郑州市西瓜销售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机构,成立于2006年,主要职能是协调郑州附近农村西瓜进城,为瓜农提供产后服务。
且不说机构成立以后,有没有给瓜农提供真正的服务。因为,2007年央视记者在郑州暗访时,就了解到,瓜农需要花钱买四个章才能进城。就从西瓜办成立的背景看,就很有踌躇,就值得玩味。
要知道,在西瓜办没有成立前的2005年,郑州市曾经出台了全面禁止农用瓜车进入市区,并宣布对强行进入市区的农用瓜车处以1500元的罚款,瓜农还有可能遭受拘留15日以下的处罚。也就是说,一年时间不到,管理的方式就出现了180度大转弯。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温家宝总理在洛阳考察时,有农民反映桃子不能进城销售的苦恼。最终,不仅西瓜享受了桃子带来的“福气”,而且比桃子还要地位高,多了个西瓜办。
而从西瓜办成立以来的实际情况看,除了收费,可能没有更多的服务。事实上,如果当地政府真的关心瓜农,西瓜办也确实需要成立,就不应该把目标锁定在收费盖章方面,而应当将重点放在如何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如何帮助农民组织经纪人队伍、如何将本地西瓜的生产情况向各地发布等。遗憾的是,这些“正事”,西瓜办可能都没做,而收费的事,则可能一点也没有少做。
如此一来,为了某种政治需要而成立的西瓜办,也就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摆设。不仅不能为瓜农提供服务,反而在损害瓜农的利益。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行政体制也要加大改革力度。如果象西瓜办、馒头办这样的机构都不能尽快撤销,还谈什么其他方面的改革呢?
原文引自搜狐网。
暂无评论